商旅导报三彩画廊艺术专版--黄启明篇

本站原创 佚名 3666

现代观念铸造时代版画(图)


news.dayoo.com   2004年04月29日 12:38   来源: 商旅导报

  简历

  1961生于广西桂林,1982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,现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,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中国藏书票研究会会员,广东美术创作院画家,广东美协版画艺委会委员,曾被评为“广东省文学艺术家联合会优秀中青年会员”。

  曾经辉煌的中国版画,何时又重焕光彩,走入千家万户?这是当今版画家们确确实实有待解决的问题。

  怎么解决?如何解决?看来,关键是版画家在创作版画语言时,如何从纯学术性、专业性、研究性中解放出来,跳出美术、博物馆收藏之门槛,重视平民百姓的审美喜好和审美情感,走多元化、市场化之路。黄启明,这位出生于六十年代有影响力的艺术家,正是这样去开拓自己的版画世界。

  他把现代观念溶入自己的版画中,在形与色上,大胆创新,他创造性的认为,版画创作要有“三创新”:即市场观念要创新,形与色要创新,制作过程要创新。因此,在他的作品中,常常可以看到,大块大块的墨色对比,画面黑中有红,红中有黑,虚中有实,实中见虚,而且形成了一种明与暗,繁与简的对比。在色彩上,黄启明钟情于红、黑、白三色,红色与黑色的搭配,有种内在力量,视角强烈,画面动人。通过色彩,一方面起到衬托主题,制造情调;另一方面,色彩也蕴涵着构成上的对比与搭配关系。“万绿丛中一点红”与朴素的黑白素色相对应,给看惯了彩色世界的人们一个返璞归真的新鲜感觉。如《秋月观鱼》及《千禧看灯》系列,画面虽单纯,但层次丰富,色彩强烈。看来,作者已成功借鉴民间艺术的强烈色彩对比,给观者以醒目、强烈,具有视觉冲击力和雅俗共赏的特点。

  当今的中国版画已不再是“黑白的世界”了,版画家似乎成了“好色”之人,它带给我们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版画世界,一个富于概括性、文化性及艺术性的审美享受。它关注的是一种艺术观念,一种精神境界,一种自身本体语言和材料上的探索与创新,一种传统情感与个性语言的表现。我们看黄启明的作品《雾里看花》系列,带来观赏的兴趣,画面给人看似国画,实则版画之感。作者巧用形式语言与构成规律,将画面分割、联系、对比与切换,将生活的情感因素与造型艺术的形式要素给合起来,力求画面做到单纯化、明确化,意境化,从而取得了视觉上的平衡与和谐,也取得了造型上的创新。

  黄启明的作品常给人以厚重感。这与其制作中的创新有关。版画的印刷实际上就等于用版在纸上直接“绘画”,版的语言不同于笔,版画家在印刷时,必须在版上思考印刷,通过版的可行性来制造画面效果。黄启明掌握用水印版画创作的性能、语言、特色,以及水性的魅力这一看家本领,借鉴东西方绘画之所长,追求“极简”,有效的控制画面,使之产生肌理效果,从而作品给人以厚重感。

  一个具有厚重感的“黄氏版画”,是一个开放和宽容的中国版画缩影。可以预见,版画作为现代艺术多元的部分,它有古(传统)有今(现代),可中(民族)可西(外国),有工(技术)有艺(艺术),可造(创造)可仿(摹仿)的特征,已打破品种单一的木刻画,发展成为木、铜、石、丝以及运用电脑技术和摄影技术的多版种,并形成语言和风格的多样,出现了更多的综合性、边缘性的版种和语言。从而,使中国版画的内涵更为明确、单纯,发展空间更为广阔。·记者张泽明·